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五院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外场测试团队工作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3年09月22日    字体:【】【】【

“以前觉得从家(云南)到北京2000公里已经够远了,没曾想不到两周的时间,空中里程就抵得上过去两年往返京滇的总和。”说到一周多前的外场试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外场试验队员小顾的笑意中带着些许疲惫。

小顾和队员小张都是去年才刚刚加入航天的“北斗”新人。不久之前,他们分别作为两支测试团队的成员,刚刚结束为期两周的卫星载荷性能外场测试,足迹北至大兴安岭,南至琼海之滨。

披荆斩棘战暑雨

“要说和之前‘北斗’队伍开展的外场试验有何不同,最显著的特点应该就是时间紧、任务重、空间跨度大。”小顾介绍,在任务节点、测试窗口等诸多因素限制下,以往要3周完成的任务,这次要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完成。队伍要携带近300斤的设备,辗转天南海北十余地。

迎着拂晓的微光出发,落地时已是傍晚,而队员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每次落地后,基本上都要面临先干活还是先吃饭的选择,大家很快都会达成一致:先干活!

外场试验不同于室内,必须选取相对空旷的场域开展测试。队员往往不加休整,从机场直奔预定测试区域,在当地商户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协调下,寻找到理想的测试地点,展开设备后进行操作和数据判读。

“在整个过程中,最难的不是寻找理想点位和进行设备操作,而是要时刻做好‘与天公试比高’的准备。”小顾表示,有时天公不作美,就会给试验队员带来极大的考验。

外场测试最理想的情况是没有云层遮挡,但是盛夏的烈日怎可小觑。西北的燥热给队员们带来一些小烦恼。“有次测试过程十分顺利,我们都在庆幸还好遇到一个大晴天,当时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可一天下来,肌肤就被晒伤了。”小顾回忆道。

相较于烈日当空,晒得人身伤神迷,看似娇柔的雨点,更让队员们提心吊胆。在南方本就急骤的阵雨之中,这群“追星星的人”为“娇气”的设备撑起一片“晴空”。

由于两支队伍必须在同一时间接收信号、判读数据,一旦测试过程中一方因天气撤收设备,就会同时耽误两个队伍的时间。为节省时间,一般在雨量允许的情况下,队员们会冒雨坚持测试。淅淅沥沥的雨还下着,三四个队员托起遮雨布,将设备护在中央照常操作。等到雨停了,队员们顾不上湿透的衣服,抓紧时间加快进度。

埋头攻坚,闻令而动善协作

经此一役,两位“北斗”新人对新时代北斗精神也有了深刻的感悟:并肩作战、大力协同。此次外场测试,看似是两支队伍、两条线路,但实际上要做到两队必须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测试、同判读、同分析、同解决。

相距上千公里,两队保持高度一致已然不易,更何况还要面对场地、天气等因素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当一方遇到困难,为了能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最大程度不影响测试数据比对的准确性,千里之外的另一支队伍在完成测试任务后,会待在原地和对方继续保持电话交流,通力合作、共商对策。

当被问到会不会因为对方拖慢进度而有所埋怨时,队员们的回答都是:“大家为的都是同一个目标,出现问题我们能想到的,就是理解、协作、包容和支持。”

在测试过程中,有些数据需要前后方联动进行判读。当电话打到北京,从型号“两总”到主任设计师,再到分系统设计师,大家迅速聚集在一起,就相关技术状态确认和问题梳理作深入研讨。不仅如此,身处西安的相关人员也第一时间加入其中。大家集智攻关,在连绵的通信电波中连缀起力保任务成功的“安全线”。有时忙到凌晨两点,直到确认数据判读可靠、技术状态正常后,大家才会离开单位。

在辗转测试中摸爬滚打,在疫情袭扰时坚守岗位,在大雨滂沱中高擎旗帜,在排故解难时团结奋进,他们是“安静工作的人”,也从这份安静中发出了新青年履职尽责勇担当的铿锵誓言。(李知珂 孔晓燕)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