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四院高空开伞试验运载器项目攻坚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3年06月07日    字体:【】【】【

春天的西北戈壁,经过连续两天的狂风肆虐后,一切尘埃落定、万籁俱寂。发射场坪上静静矗立着高空开伞试验运载器,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凝望着它。“3,2,1,点火!”运载器一飞冲天,各试验指标均趋近任务书标称值,至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高空开伞试验运载器发射四战四捷,为后续深空探测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栉风沐雨 奋楫笃行

这次高空开伞试验任务经历了两个阶段,历时2年零6个月。其间,天鹰研制团队栉风沐雨、勇克时艰,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克服了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第一阶段试验正值疫情最为严重的攻坚期,试验队在经历了全面消杀、隔离和解封后,开始第一项工作——卸车。因防疫政策要求,卸车人数精减到了最少。那时,队员们要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2层橡胶手套、2层防护鞋套,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持续工作数小时。

准备工作完成后,队员们又立刻投入紧张的试验中。这段时间里,他们经历了寒冬深山总装测试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也承受过夏日戈壁试验40摄氏度的酷暑;他们经历过项目攻关阶段不计其数的彻夜鏖战,也经受过疫情期间连续28小时乘车奔赴发射场的日夜兼程。试验队员耐得住苦、受得住累,只因心中时刻牢记“航天报国、不忘初心”的艰巨使命。

攻坚克难 心怀匠心

秉承着“成功不代表成熟,成熟不代表可靠”的理念,试验队员将每一次任务都当作首飞首试,确保万无一失。

试验载荷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给火箭总体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项目研制周期短和任务可靠性高的要求,运载器总设计师小李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在经历数轮激烈讨论、专家质询和大量的仿真优化计算后,团队仅用2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复杂异型气动外形的设计和模型风洞试验工作。

然而,搭载小天体探测器回收系统的试验舱总装工作更为繁琐。想要安装舱内大量的精密单机和20余根走向复杂的电缆,总装操作人员必须怀揣细致与匠心完成每一项操作。

尽管已经进场10余次,但只要厂房有操作,副总师王总仍然会第一个来到现场。“总装是飞行试验前的关键一步,是否严格按表格化文件执行并且装配到位,只有到现场眼见为实,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王总经常说。

雏鹰羽丰 一飞冲天

试验队里还有很多新生力量,他们有的人是第一次来到荒无人烟的试验区,一待就是一个多月;有的人为了对海量的试验数据迅速完成分析支撑决策,基本足不出户;还有的人根据任务需求开展多轮次仿真分析,常常忙到凌晨三四点。

在用GPS进行射向测量过程中,发射装置专业组主管设计师小康和小王在零下10摄氏度的寒冷天气用手抓住电缆扶护天线,避免扰动引起的偏差,顺利完成3次GPS标定和发射装置起竖工作。调试完成后,两人冻得手脚发麻,但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电气系统主管设计师小刘承担了发射后回收试验舱以及给载荷断电的工作。在碎石丛生、路况复杂的戈壁里,他带领回收组历经艰险,几经周转,徒步跋涉了6个多小时才完成回收任务。

为了完成技术攻关,他们日复一日,星夜兼程;为了完成地面和飞行试验,他们勇克时艰,砥砺前行。那些披星戴月奋战的日夜,造就了一飞冲天的辉煌。正如设计师小孙的诗里写道:“勠力同心为铸钢筋铁骨岂知疲倦?严慎细实保鹰击长空不吝豪迈风光。一气呵成表此番逐鹿苍穹已是无憾!”(党琳)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