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六院11所:数字赋能,实现发动机研制过程与质量数据全流程追溯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3年04月14日    字体:【】【】【

当前,型号任务增长已成为常态。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面临多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任务高质量、短周期、低成本的严格要求,需持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发动机研制的深度融合,提升质量保证能力,严抓质量风险管控,不断迭代质量标准,努力实现过程与质量数据的全流程追溯,着力释放数字化赋能质量管理的效用。

图为11所检测员查看设备自动抓取并计算的信息。 王盈 摄

数字化+知识工程,质量保证能力更突出

在搜索栏输入发动机的代号,随即跳出该型号的质量标准、设计规范、研制经验以及受控技术报告等知识资源,这就是11所的产品知识集成一站式数字平台。“在产品研制过程中,设计员能够在这里找到可借鉴的经验,初步形成有效的正向质量保证。”11所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相盟说。

据张相盟介绍,该平台采用了“搜索引擎+数据挖掘”方式,实现了智能的语义分析、推送和索引等功能,使知识成果通过单一门户快速方便检索、查阅,建立长期、高效、可持续的知识资源积累和归纳总结的自动机制,让“正向保证”走在质量管理之前。

为提高发动机研制质量、加快研制进度,11所不断推动厂所基于模型的设计工艺协同。该所基于多型发动机,构建了统一编码的设计资源库,方便设计师对标准件、原材料进行统一选型;实现了基于EBOM和结构化“三单”的跨域线上IPT协同,实现了三维模型和技术文件的跨域电子分发和同步更新,从而强化了产品质量技术状态管理。

数字化+仿真分析,质量风险管控更有效

“航天工程高风险、高投入的突出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以质量求效益。要一次把产品质量抓到位,强化数字化仿真分析在发动机研制全过程的预示与验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11所设计仿真中心主任胡海峰说。

该所从仿真流程、建模规范与数据标准、仿真模型管理3个维度优化产品研制流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郁金香仿真软件”,形成发动机研制全流程仿真清单174项,强化仿真分析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大幅度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2022年,11所承担研制任务的六院“八年九机”中的6型发动机先后取得重大进展,多个型号试车取得一次成功,这正是全三维数字化设计支撑“数字世界多轮迭代,物理世界一次成功”的写照。

喜报频传证明研制团队搭建的数字仿真迭代之路正确可行,持续完善数字化研发体系建设的信心也更加坚定。

数字化+数据管理,质量数据回溯更便捷

发动机质量全过程管控就像是沿着发动机环环缠绕的一根线圈,层层把关设卡,确保发动机研制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实现航天发动机的全履历数据管理。

“质量数据从哪而来”“质量数据用到何处”“质量数据如何被各层级人员所用”是11所数字化产品数据中心重点解决的3个问题。11所信息中心主任向路介绍,针对发动机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数据,该所采取了不同技术手段,建设发动机产品数据收集分析平台,为有效汇集、分析发动机设计、生产、试验过程中的核心关键问题提供数据支撑。

下一步,11所计划打通产品数据与管理平台,实现数据自动提取、生成质量分析报告等业务服务。“届时,质量数据回溯将变得更便捷。”向路说。

数字化+标准迭代,质量体系建设更全面

随着发动机研制工作模式由传统二维模式向数字化三维模式的转变,建模、发放、更改、管理各环节均与传统工作模式完全不同,标准规范也急需数字化更新。

11所坚持“数字研发,标准先行,知行合一,逐步完善”的原则,开展了科研数字化标准体系框架的设计,实现了数字化标准子体系的全方位策划,共组织编制《基础环境配置及模板应用要求》等院所标准69项标准、4份标准化文件,使传统二维设计顺利平稳转入三维设计模式。

“目前,我们仍在持续改进和升级数字化标准,专家队伍不断探索和推广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并迭代标准,确保标准始终保持技术先进性。”该所质量标准处副处长李辉说。

数字化技术为11所发动机的质量管理提供了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推动效率效益“双效”提升。未来,11所将不断增强数字化转型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力推进航天科研生产数字化转型,为加快建成数字航天贡献力量。(屈宁静)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