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八院800所科研生产现场扫描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3年02月28日    字体:【】【】【

“我承诺:时刻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坚守质量红线,严守安全要求,咬紧任务目标不放松,创新增效,高质量完成型号任务。”伴随着嘹亮的口号,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0所的“战士们”在这个春天郑重许下誓言,吹响奋战科研生产的集结号。

“春”为岁首,标注着奋斗的新起点。800所各事业部的厂房内都是一派热闹的场景。而奋战在一线的远不止他们,在距离上海松江园区200公里之外的江苏海门轻合金产业基地内,也是拼搏正酣。

厂房里面拼进度

一大早,进入800所园区,还未行至贮箱装焊厂房就隐隐听到一阵阵手枪钻的声音,这是操作人员正在进行运载火箭头锥装配。

推开厂房的大门,这里灯火通明、焊花飞溅、弧光闪烁,钣金叮当的敲击声、铆接零件的碰撞声、机器运作时的嗡鸣声,无数声响交织成激越亢奋的乐章。

在5米立车工位,车工正在忙着新一代运载火箭产品工装的生产;在焊接自动化设备边,不见其人但闻“器”声,2名工人“藏”在贮箱里专心致志地进行着焊漏打磨;在铆接工段,数名身着蓝色工作服的铆接工人一丝不苟、密切配合,将一颗颗铆钉紧密地铆在桁条上。

工人师傅们有的在测量产品、有的在装配零件、有的在剪切铝板,有的不时猫腰钻进贮箱内进行多余物清理……从钣金、装配、焊接到热处理、喷漆等现场,处处可见职工忙碌的身影。

在生产现场,一位年轻的操作工钻在贮箱里刚刚作业完毕,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水。他腼腆地表示,任务摆在面前,大家都一样,现场活儿还是往前赶着好。把基础打牢、将工作做在前面,早已成为每个职工的共识。

除了一派繁忙的操作场景,生产现场的变化也让人耳目一新。

在新一年整装再出发的路上,800所一系列质量管理提升活动也在生产一线铺开。据了解,为了完成好任务,宇航事业部采取“一大一小”结合办法,通过“大策划—小计划”“大创新—小改进”的模式,在年初组织各专业梳理生产瓶颈,从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的角度整理出70余项工艺优化项目和40余项工艺专项工作,定期组织推进情况交流汇报,同时,推进周计划制度并细化到每一位工艺技术人员,落实“产出—绩效强关联考核制”,提升保证能力,为完成生产目标奋力前进。

能力建设开启“加速度”

2月的晨风穿过整洁的贮箱装焊厂房,越过所区一隅绿树成荫的花园,直入静力试验厂房。厂房内,十几个试验人员和技术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这是新一代运载火箭主承力结构强度试验,前面是空间站太阳翼板性能验证试验,那边的是火箭整流罩分离试验……”试验主管孙自强对现场同步开展的多个试验如数家珍。虽是技术员,他却也戴着沾满油污的手套,蹲在设备前。

试验现场,技术人员、试验人员像勤劳的蜜蜂一样忙忙碌碌。高级技师、静力试验安装工戚忠城正在支架下面进行观察,作为一名技能人员,他要做的就是与技术人员打配合战,双双协作想办法。

“越是活多,越要细心。”身经百战的“老法师”负责着试验的统筹协调。他不停地提醒大家:“数个试验集中,作业面交叉,要做好提前预判和协调,确保万无一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静力试验厂房的扩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现在的厂房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约25米高,有6个足球场那么大。扩建后的厂房,面积可达到3500多平方米,将扩充试验验证能力,提升试验任务保障能力。

“我们也在探索中,还需要看之后的使用情况,如果效果不明显,我们就花更大的精力再做调整,势必打造出800所的‘新地标’。”事业部负责人王海东的话,道出了800所推进试验检测能力提升的决心。

此外,800所把进一步构建沪苏浙皖“四地”协同能力,深入推进“体系效能型”能力建设作为工作目标,加快推进航天平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海门轻合金二期项目等为代表的项目实施,深化以结构件数字化车间、总装生产线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建设。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在科研生产中频频亮相,800所正涌动着一股提升生产能力的“新动能”,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开坚实一步。(王海晶)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