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集团长四丙火箭试验队执行发射任务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1年03月19日    字体:【】【】【

3月13日10时19分,戈壁滩上,长四丙火箭又一次拔地而起,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将遥感三十一号04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发射指控大厅里,电子显示屏显示任务圆满成功的一瞬间,航天科技集团长四丙火箭试验队的队员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略带疲惫的面庞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修炼内功:精细化管理提高整体效率

以前,执行一次发射任务需要120余名试验队员在发射场投入工作30余天,如今这些数字均缩减近半。走进2021年这个超级航天年,长四乙系列型号队伍在践行精细化管理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2021年,长四乙系列型号确定要执行的发射任务超过10发。从过去一年几发到现在一年十几发,这个飞跃不止体现了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更证明了航天人对产品全流程精准管控能力的不断提升。

2月24日,长四丙火箭试验队正式进入发射场,开始了为期17天的发射场工作。要缩短在发射场工作的时间,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将工作前移。

“必须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压缩工作时间。如果质量难以保证,压缩工作时间就没有意义。”火箭总师助理梁艳迁说,“以箭上设备恢复这一环节为例,以前至少要工作3~4天,这次我们只用了6小时。这样的改进是经过科学严谨评估试验的。”

自2010年开始,八院就开展了多项技术流程调整,为2015年之后正式开始的发射场工作流程优化做好了准备。执行发射任务时,他们将能够在上海完成并且不会受运输影响到质量工作前移,比如全面评估运输环境、产品环境条件、产品可靠性等工作。”

“我们将过去一些测试内容重叠的项目进行必要的归并,优化了工作流程。”试验队调度任安宇说。

这一点在电气系统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试验队员朱亚明一人身兼多职,承担着遥测固定站、加注、测控总体等工作,他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工作的改变:“原来需要做六七次的发射场加电测试工作,现在在保证测试覆盖性不降低的前提下,只保留了必须进行的4次。”

试验队员闫峰对此进行了补充,“通电测试时间变成了原来的一半,流程上得到了极大的优化,效率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以朱亚明所在的电气总体相关岗位为例,过去执行一次发射任务需要10个人到发射场,现在只要5个人。“人少事多任务重,发射场流程精简对我们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家必须身兼多职、更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朱亚明说。

另外,利用好前后两发任务的“衔接期”,成为减少试验队驻场时间的又一利器。

“前一发火箭发射前几天,后一发火箭就进发射场了。这样,前一发火箭的试验队员如果有空闲时间,就可以着手后一发火箭的工作。此外,由于前一发火箭发射后,对塔架进行恢复处理需要一段时间,试验队员刚好可以用这个空隙完成后一发火箭上塔架前的全部准备工作。”副总指挥王玉平对如何用好“衔接期”作了说明。

服务客户:让卫星坐着“贵宾专车”上天

本着“服务至上”理念,八院始终以开放共荣的心态满足用户需求。每次任务确认后,该院即着手针对卫星入轨需求进行了一系列设计和制造工作,努力打造卫星“贵宾专车”,让用户获得更好、更多的定制服务。这种定制服务覆盖了火箭研制生产的全程。

定制化服务看似与去任务化要求相悖,其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根据工程总体要求,为使火箭适应卫星需求,研制人员在设计时需要充分协调整个研制流程、设计程序,如双方之间的接口、状态。同时,对箭上产品进行分类分级,对设计要素进行细化、规范化。最终,把去任务化的产品进行批量化生产,对定制化产品进行适应性研制。”梁艳迁说。

未来可期:年轻队员也能扛住硬仗

在这支试验队里,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他们的参与令队伍更扛得住硬仗。

负责总装调度的蒋晓青今年以来已连续参与3次发射任务了。春节期间,因为任务的需要,她跟伙伴们留在了茫茫戈壁。

“完成这次任务,我就能回家了!”食堂里,碰到下一次发射任务的试验队员,她总是欢快调皮地开玩笑,“你们少吃点,还要吃好久呢!我得多吃点,马上回家就吃不上这儿的饭了!”灿烂的笑容里,连续参加3次发射任务的疲倦仿佛已不存在。

跟蒋晓青一样,1月10日,负责声像工作的孙公明跟着执行长四丙火箭今年第一次发射任务的试验队来到了发射场,一待就是两个多月。“过年留在这里,试验队休息4天,我主要就是跑步、健身、宅着。”3发火箭3支试验队,同事们来了又走,孙公明一直坚守着,“这次发射成功后还不能走,下一发还是我负责拍摄工作。”

像蒋晓青、孙公明这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很多试验队员身上。质量岗李晓龙在任务即将完成时接到了继续执行下一发任务的指令,朱亚明预计今年要参与5次任务……一直在改进、一直在攀登、从来不抱怨、遇到困难就解决,是每个长四丙试验队员的写照。他们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但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还要继续学习、继续前进。“离能够满足要求还远得很”,一位试验队员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武亚姮)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