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四院43所以改革创新促航天复合材料事业焕发新活力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0年09月07日    字体:【】【】【

今年复工以来,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3所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营发展,特别下工夫狠抓改革创新工作,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改革举措落地实施,全所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高涨,担当作为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以成功研制新树脂基配方、多个重点竞争型号竞标成功为代表的改革成果初步显现。

市场为标 构建一站式“大研发”

“作为一个研究所,新技术储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着43所中长期发展。但是技术储备到位,没有市场也白搭。”一次党委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讨论着今后的发展,所长杨杰提出要构建“技术+市场”一站式新技术开发模式,形成“大研发”体系。

部门领导竞聘,岗位竞聘,人员分流……此次研发中心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让所有人始料未及。

今年5月,经过一个多月的改革调整,1个中心外加4个分室的“大研发”格局初步形成。该所优化了生产流程,让技术人员面对市场需求沉下心来,一门心思搞研究。针对超高温复合材料、树脂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等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该所进行了机构调整。其中,树脂基结构材料研究室在近期重点竞争型号竞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团队精诚协作、加班加点,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便研制出需要数十人几年时间才能完成的配方攻关任务,解决了重点型号“卡脖子”技术难题,为赢得型号任务抢得先机。

“困难肯定是有的,压力也很大,但是能够专注顶尖技术研发,看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也感到十分开心。未来可期,年轻就要敢闯敢为,我对‘大研发’的未来充满信心。”一名才参加工作不久的博士员工,经过竞聘成为分室的负责人。

“‘大研发’给每个人下达了经济指标任务,个人绩效直接与课题和成果转化业绩相关联。”该所领导班子对“大研发”寄予厚望,给每个人身上一副担子,用激励奖励措施激发研发新动力。

制度为绳 破解经营发展“慵懒散”

“每个部门都要有二级分配制度,打破平均主义,体现多劳多得,不能让能干事、多干事者寒心。”按照杨杰的部署要求,43所开展了以制度为准绳、破解经营发展“慵懒散”的专项行动。

绩效考核细则、工艺创新激励、管理创新激励……年初以来,该所新制(修)订的20多项改革制度密集出台,从制度层面压准压实各主体责任的基础上,明确奖罚标准,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其中,人力资源部牵头开展薪酬体系改革,将津贴和基本绩效工资合并纳入基本绩效考核,同时将公务交通补贴和午餐补贴一并纳入考核,提升人员的积极性。

质量技术部修订了工艺师考核管理细则,明确将工艺技术创新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并将总奖金的20%作为技术创新考核奖励,同时要求副主任以上工艺人员必须开展工艺技术研究工作,树立了鲜明的创新导向。今年,以车间、研究室和副主任以上工艺人员为主体,共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等工艺技术创新项目研究84项。

机关部门是此次改革重点。在打破奖金平均主义的基础上,该所提出了重点工作考核机制,按照每月重点工作考核情况动态调整奖金分配,持续提升机关人员主动担当、创新作为的工作积极性。

创新为径 打通研制生产“肠梗阻”

结合“十四五”规划,43所要求每个部门都要拿出创新工作举措,以此解决部分工序管理粗放、效率不高、安全质量风险较大等“肠梗阻”问题。

今年复工初期一连数周,该所主要领导逐一专题听取各部门年度和长期工作设想,强调必须将改革创新作为主要手段,为各业务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思路。

将人员向主要研制生产部门分流是该所今年人力资源创新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往年是各车间向所里要人,现在是所里向部分车间研究室要人。目前,已有40余名一线技能人员分流到研制生产任务繁重的车间。该所党委书记田蔚指出,后续要形成所内人员流动常态化机制,哪里任务重,人员就向哪里集中。

另外,该所各部门也积极行动,提出了多项创新举措,聚力科研生产高质量完成。304室创新管理机制,设立工艺创新基金激发人员活力,实行班组长岗位交流,推广班组优秀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检测分析能力;309室打破班组界限,实行模压封头产品“承包制”改革,实现了模压封头制品产能有效提升。(所轩)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