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正文
飞度千重关 开辟一片天——记八院802所激光制导装备团队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9年11月12日    字体:【】【】【

这个团队有很多传奇故事:小姑娘单枪匹马负重20斤夜奔车站,理工男身处危险环境却坚持进行秘密试验,大伙开着老式厢车在大都市东奔西闯只为寻找一片无人区……

故事不断发生,团队成员也以远快于常人的速度迎来人生一个又一个“第一次”,来不及感慨,便已经从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迈入40大关。十余年里,他们大部分精力都交给了一型新式装备。

万事开头难

2006年,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2所为开辟新领域组建了一个团队,进一步集智攻关激光制导装备。

彼时,该类型装备在国际舞台上已展现出不容小觑的力量,在国内却尚未得到发展。此前,该所从未涉足这个领域,再加上资源匮乏,研制道路困难重重。

万事开头难,一些领域专家并不看好,觉着根本不可能实现。甚至有名老师傅说,“你们要做出来,我倒着走出上海。”“别人能做出来的,我们一定能做出来。再大的困难也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完。”团队里的主任设计师李英博说。

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802所开启了新装备的艰辛研制历程。在蔡昆、蔡猛两位副所长的带领下,团队很快步入正轨。取经学习、方案论证、研制攻关……仅仅半年多时间,团队就研制出了第一套原理样机。

如今,团队成员回望最初负重前行的艰难岁月,依旧感慨万千。不被外人看好,大家就互相打气。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让前进的脚步更加自信。在试验外场,同志们经常风餐露宿。记得有一次试验中途下雨,雨披只有一个,试验队成员将雨披盖在了仪器上,队员们在雨中分享着今天试验得到有效数据的喜悦,到底是雨水、汗水还是泪水,已经分不清了。

八年磨一剑

比起身体上遭受的折磨,产品研制过程的一波三折更让大家揪心。

2008年底参加珠海航展时,该项目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好评,也吸引了大批媒体前来关注,更引起了各国的浓厚兴趣,并在后来进行演示试验。而此时产品的一项伺服指标还未满足要求,为了攻克重要性能指标,由伺服系统设计师成志峰负责,开始了伺服控制系统的自制工作。工作从大年初一开始安排,经过“连轴转”,团队按时完成了关键技术攻关及产品交付。

演示的日子眼看就到了,产品却出了问题。进行首次试验时,产品暴露出对环境影响估计不足的问题。团队成员连夜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及讨论,并返回北京进行策略更改及试验验证,试验完成后,又连夜赶回进行试验演示。时隔多年,设计师彭晶晶还能回忆起当时那种气喘吁吁的感觉,“一路上都在与时间赛跑。”

2011年,产品进行试验。设计师刘辉随队出征,对他而言,那是一次极为难忘的经历,同时也让他和同事感到难过,因为多种因素干扰,试验开展得并不顺利。

团队攻关小组放弃国庆休假,开展了数十次的外场试验,不断进行摸索。

他们经历了多次攻关验证,终于攻克了难题;进行了数不清的内外场试验,不停进行优化更改及验证,终于完成了产品从方案到定型批产的整个研制过程。

中国航天史就像一部传奇史,十余年来,802所的团队也为这段历史加注了一个传奇故事。8年,研发团队从零开始,饱受艰辛,终于斩获硕果,填补了我国技术空白,开辟了新领域,也为我国装备系统增添了一把利剑。

决不躺在功劳簿上

对于802所而言,这次成功似乎意义更为重大。这意味着该所实现了名副其实的跨越式发展,开辟了一片天。

面对这样好的成绩,团队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是不停地探索,以从零开始的态度开始了新一轮研发。

创业难,守业更难。要想一直占领行业领先位置,要靠不停学习创新。团队夯实基础,不仅把产品做精做强,同时也开展了多个预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此外,团队一直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工作。通过科研生产“一帮一”活动,团队老骨干帮助年轻人迅速成长。多年下来,团队培养出了一批主任设计师和副主任设计师。正是靠着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装备团队名气越来越响亮。

经此一役,802所锻造了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的队伍。从两三人到十几人,从稚嫩到成熟,从新手到骨干,从自己还是个孩子到如今为人父母,这支队伍犹如一颗扎根沃土的大树,始终没有停止生长。(赵聪 王雪岩)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