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正文
“老牌战将”续写卓越——航天科技一院长三乙火箭发射队保障卫星发射任务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9年07月29日    字体:【】【】【

前不久,长三甲系列火箭成为我国首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一系列运载火箭。

6月25日,作为长三甲系列火箭中的“老牌战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不辱使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一星”间接入轨方式,成功将北斗三号IGSO-2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乙火箭发射队以严慎细实的作风,继续书写金牌火箭的卓越战绩。

使出了“绣花的功夫”

作为一型成熟的现役运载火箭,长三乙火箭团队追求保质量、保成功的脚步从未停过。

在火箭转场前夕,接到需要对型号质量问题开展举一反三的通知,发射队快速响应,当天晚上火箭总指挥岑拯主持召开了技术研讨会。会上,大家围绕举一反三工作的地点和可能遇到的难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技术区现有供气条件不完备,产品转场时间点迫在眉睫,各种因素都指向只能在发射区对产品进行举一反三。只是一旦转入发射区,发射队就可能要在火箭竖立状态下进行一二级氧、燃清溢活门及其入口导管的更换。这对长三乙火箭发射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保万全,发射队还决定在更换活门与入口管后,对发动机启动活门进行内窥检查。于是,另一个难题又摆在了发射队面前。如果在内窥检查中发现了多余物,又应该如何清除呢?毕竟火箭已经整装待发,按传统的处理方法需要将火箭拆开返厂进行多余物清除,这是怎么也行不通的。

面对难题与挑战,发射队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在发射区开展举一反三。在多余物处理上,针对管路接管嘴的直径只有1厘米的情况,发射队创新思路,决定在吸尘器上加装直径仅几毫米的软管吸出多余物。

理清思路后,动力系统指挥潘辉连夜对具体操作流程进行梳理和确认。第二天,总装技术人员乘最早一班飞机从外地赶往发射场,下了飞机便直奔塔架。

在空间狭小、闷热难耐的舱内,总装技术人员使出“绣花的功夫”保质保量完成了导管活门的拆除更换。

后续的内窥检查确实发现了多余物。技术人员严格参照操作流程,用改装后的吸尘器将多余物一点一点吸出,直到彻底清除。

“清除过程用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技术人员出舱时已经汗流浃背,吸尘器也散发着烧焦的味道。”增压输送系统负责人赵涛说。

“选择了航天就意味着责任”

“严肃认真、周到细致,清醒不怠、高效执行”“精心操作、严把质量,同心协力、确保成功”……在发射队的宣传栏里,醒目地张贴着队员的誓言,字里行间凝聚着发射队誓保任务成功的信心和决心。

此次任务中,发射队进驻发射场后立即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与队员的本职工作相结合,强化队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队员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单位,每发任务的人员组成、时间、气候、状态、形势都不同,要把大家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保任务、保成功的目标上来。”岑拯说。

发射队进场后就开始了紧张的测试安装工作。“6个中队里,几乎每天都会有1~2个中队要干到晚上10点多。”发射队临时党委副书记赵巨岩说。

在火箭高密度发射任务态势下,发射队员用实际行动践行对使命的坚守。

来自211厂总装车间的张子贺主要负责产品一级伺服机构、一二级管路对接、二级火工品箭上安装等工作,25岁的他已经参与了十多次发射任务。

“选择了航天就意味着责任。作为航天青年,要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献自己的力量。”张子贺说。

常规加注信号台和低温加注测控前端设备,是影响火箭推进剂加注流程的关键设备。作为常规加注信号台及低温加注测控前端设备岗位人员,邵凯在每次参加发射任务前都会提前对参试设备的状态、备品备件情况、检修要求等进行仔细确认,并在笔记本上作详细记录。在邵凯看来,所有的数据都是后续任务参考的宝贵资料。

“发射成功不是偶然,成功要靠每个岗位,每个队员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来保障。”他常说。

青山烟雨中,长三乙火箭托举着夜晚最亮的“星”,飞跃山峦,直奔苍穹。“火箭飞行正常”“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当发射任务成功的消息传来,指挥大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在场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姜琼琼)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