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正文
从焊接少年到“大国工匠”——记五院529厂“大国工匠”郑兴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1年08月06日    字体:【】【】【

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飞向太空时,一名北京少年仰望星空,折服于人类追逐梦想而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只是,年轻的他那时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加入到拓展人类梦想边界的队伍中。

忘了名称,记得焊缝

18岁,凭借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获奖证书,郑兴作为唯一的技校生特招进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所属的529厂。

当时,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正在快速发展。郑兴的师傅是全国著名焊接大师张铁民。师傅要求很严格,他对郑兴说:“做一个焊工,会焊很容易,但是要焊好,很难。”

在郑兴看来,这位严师就像树立在自己眼前的两座大山。一座大山挺拔巍峨、高不可攀,但上面有光芒四射的灯塔;另一座大山是靠山,有了师傅,干什么心里都有底。

十多年的勤学苦练,郑兴终于从初级工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还成为全国技术能手。

“大国工匠”郑兴常常忘了自己焊过的大国重器的名字。“神舟”“天宫”“天舟”“嫦娥”“天问”“天和”……31岁的郑兴掰着手指头数。十来年里,经他手打磨过的航天器数不胜数,有些他能准确地报出名字,有些他忘记了。但他记得每一条焊缝的纹路。

今年4月29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入轨,拉开了我国空间站建造的大幕。核心舱密封舱体的焊接主岗,就是郑兴。大型载人航天器的焊接,挑战焊工的最高水平。空间站核心舱舱体巨大,焊缝总长度超过300米,焊接时要高标准一次成型,难度极大,造型复杂的球面壁板舱体焊接更是从未有人挑战过。郑兴说,他们是给航天员在太空造房子,必须保证航天员在轨安全,焊缝中不允许出现任何缺陷。

空间站焊接进入关键期,郑兴发现,一旦空气湿度超过40%,试验件里的气孔数量和直径就明显增加。以往,他会把焊件局部升温,祛除湿气后迅速完成焊接。可空间站体积庞大,要想升温除湿非常麻烦。反复琢磨后,郑兴想到了一个新办法:拿烤灯和加热带,给产品进行双重加温,降低湿度。这意味着,在最潮热的夏天,郑兴经常要在五六十摄氏度的高温下连续工作一个多小时。郑兴说:“受点罪也应该的,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

嫦娥五号返回器金属壳体型面复杂,器壁很薄,焊接后形变会很大。这些难题困扰着郑兴,一次次试验,均未达到合格的要求。郑兴不甘心,继续加大试验强度,通过大量的试验分析,最终锁定了焊接过程易出现问题的原因。他提出新的焊接方法等,确保了整舱焊缝一次合格率达100%。

在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任务中,郑兴承担了某新型铝合金材料的可焊性试验研究工作。在几十次的焊接试验中,始终存在焊缝内部气孔缺陷的问题。面对棘手的难题,郑兴静下心来冷静地分析和排查原因,最终找准了问题的根源。他“对症下药”,大胆提出对焊接工艺参数进行重组,终于获得了满足要求的焊缝内部质量。

和机器争高低

北京爷们儿郑兴很在意自己小拇指上的指甲。这纯粹是出于工作需要。焊接操作时,郑兴通常用右手拿焊枪,小拇指顺势借力搭在焊接产品上。因为离焊接区域比较近,这里往往温度很高,指甲正好把皮肉和产品隔离开,不至于被烫伤。

工作改变了郑兴很多。他开始有强迫症,总有人说机器会取代技工,他明白机器和人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有些事情机器做不了,但还是想和机器争个高低。他变得爱数数,焊接时他要扣着帽子数试片,走路时他在心里默数台阶。

郑兴开始去关注机器的“脾性”,这些冰冷的工具,在他的眼里有了性格。比如加工车床,他清楚地知道,它们在早上和下午什么时候“脾气更好”。他说,“脾气好”的时候,干出来的活儿更漂亮。他与机器不仅互相较劲,还互相依赖,他始终在琢磨,怎么把活儿干得更漂亮。

有时候,郑兴大脑里会忽然冒出来“艺术”两个字。他觉着自己是裁缝,在金属上进行着关于美的探索。他开始理解师傅说的话:“焊接也是一门艺术。”

今年,央视《大国工匠》栏目专门采访了郑兴,并在新闻联播播出。这个新头衔开始让他兴奋,后来又变得忐忑,最终他平静地接受了。“当你往上走的时候,到达一个高峰后还会跌到一个谷底,从谷底再上来的时候,你会爬得比之前的高峰还要高。”

“钻进去,理解它,看透它。”郑兴说。(赵聪)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