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力资源   →   团队风采 →  正文
做一簇簇戈壁滩上的骆驼草——走进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某型号外场试验队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2年02月11日    字体:【】【】【

海拔3000米~4000米,昼夜温差超过30摄氏度,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70%……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荒原。茫茫大漠上,只有一种被称为骆驼草的植物,在这里深深扎根、顽强生长。不知从何时开始,一群航天人也来到了这里,他们像骆驼草一样,在这片戈壁中,深深地留下自己的足迹。

他们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某型号外场试验队。岁末年初,在戈壁滩上最寒冷的季节,他们又来了。

每次往前走一点、再走一点

这支队伍所从事的型号,几代航天人耕耘已久。雄威仍在的同时,如何更上一层楼,是队伍一直思考的重点。

这次上高原,就是一次拓展型号“生命力”的整修试验验证。所谓“整修”,不同于售后和保障,而是为了让产品拥有更长的寿命和更优的性能而做出的探索。

“之前,我们日常大概就是研制、批产、售后、保障”,型号总师淡总这样介绍队伍的工作内容。但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和任务目标变得多变复杂,同一型号“大牌子”下的细分产品状态多了起来。

淡总打了个比方:“好比手机,前缀都是某一型号,但后缀的 mini、pro、max……意味着不同的配置和性能参数。”在这种工作要求下,近些年来队伍又新增了整修和论证两类工作,往往是“多边”工作状态。

淡总常说:“技术往前走一点、再走一点。”自型号首批产品交付以来,队伍与产品、与用户始终相伴相随,“升级式”的整修一直在开展,也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

“每一次延寿和整修的验证结果,都会对院里其他型号产品有借鉴意义。”型号总体温总说。

想要扎根不容易

今年的冬天“不太冷”,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低温属于“正常”。

早上,准备从事野外作业的小崔开始“努力”给自己穿衣服。棉衣、棉裤、雪地靴、羽绒服、厚帽子……直到自己变得臃肿。在这里,再强壮的“硬汉”,衣服里面也贴满了“暖宝宝”。“得把能穿的都穿上”,这是他的经验。

但事实上,“不管穿多厚的衣服,在外面干一会儿活,从头顶到脚底,也仍然是全都冻透”。

“夏天也没有好过多少”,上高原执行了6次任务的温总,唯一一次发烧就是在去年夏天。“昼夜温差太大了!”温总回忆:“早晚就几度,中午将近30度,一不小心就感冒了。”在高原上发烧是很危险的,当时单位打算把温总送回北京。但为了工作进度,温总还是留了下来,“打了两针,扛过去了”。

高海拔带来的高原反应,是每一个抵达任务场地后的人都难迈过的“坎”。

试验队的两名队医小王和小赵异常忙碌,他们必须每天监测检查试验队员的身体状况,同时还要开展防疫工作。即便是有准备、有预防,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50余人的队伍,46人血氧含量过低,32人高血压,2人曾高烧达38.5摄氏度,头痛、失眠、心率过快、鼻腔出血等更是普遍症状。

不是每个人都能“扛过去”。一位队员得了肺水肿,在高原上这是“要命”的病。试验队临时党委书记陈书记心急如焚,紧急联络附近医院救治,历时8天,生病队员才转危为安。

进场以来,56岁的型号总指挥朱总一直失眠严重。任务执行的前一晚,朱总和陈书记念叨:“明天得有个好状态,我想晚上睡会,跟队医要了安眠药,可犹豫到底吃不吃。”陈书记半开玩笑地回复:“那您可得定好闹钟。”

第二天早上,朱总在大家面前主动“交待”:“我怕吃药误事,还是没敢吃!等成功了再好好睡一觉吧。”

面对困难,没有人退缩。因为大家都明白,每个上高原的人,都是精挑细选、一专多职,即使缺一个人,都会对整个任务产生巨大影响。

“有些苦注定需要有人吃。”淡总说,“航天人不是怪物,苦的感受是一样的,但光荣也在于此。”

每个人都是英雄 每个人都值得尊敬

新年夜,试验队举行小聚餐,一起包饺子、迎新年。朱总忽然点名叫温总上台,说有个惊喜给他。

原来,这天恰逢温总生日,试验队悄悄订了蛋糕。但温总却要紧急赶往工作场地进行测试,匆匆吃了几口饭,跟大家说好“回来再吃”后就走了。

热心的队员们留了一块蛋糕给他,却不承想,等晚上结束工作时,已经快12点,回来之后,温总忙着写第二天的汇报到凌晨2点多,那块蛋糕最后也没有吃上。

“碰巧遇到了一个情况,耽误了几小时,要不用不了那么久。”温总对这样的情形已经是平常心:“没事,只要产品好,其他都不重要。”

对工作的高度认真负责,让这支队伍百炼成钢。回顾型号历史,这里曾经走出过3位院士、多位型号“两总”。

有位逝去的老院士常说:“我们只是完成了工作,但不一定完美。”循着前辈的谆谆教导,一批又一批加入这支型号队伍的人无比珍惜着在这里学习工作的机会,传承着臻于至善的精神。

小刘说:“院里有很多老前辈们留下的型号材料可以学习,非常珍贵。”因为过去任务少,前辈们多是一个人负责一个单点产品,因此内容都非常翔实深入,“我们现在要两三个人负责十几种产品,所以得靠这些材料抓紧学习。”

2019年7月入职的小何最初岗位是信息化保障,因为一次临时帮忙,就喜欢上了这个型号,他开始主动学习了解业务情况。“电脑图纸只是示意图,要想了解产品真实状态,得多下厂房,去跟总装。”

在部队服役了16年的老兵老张,之前是型号一岗,退伍之后来到一院,继续从事他所热爱的同一型号任务。在一院装备保障中心,像老张这样转业来到一院工作的有十几人,他们的单位变了、身份变了,使命不变。

“每一个人都是英雄,每一个人都值得尊敬!”朱总这样评价自己的“兵”。

在荒原上开出最绚烂的花

执行任务的前一天晚上,全体队员开会。与宇航任务的“动员会”不同,这次会议更像是一个工作“布置会”。

型号调度小朱仔细地介绍工作安排,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个人员、每一辆车……各个中队最后再梳理了一遍工作流程,提示每一项工作要点……在交流环节,多名队员发言,互相嘱咐和敲定细节……

钱学森留给中国航天事业的宝贵财富中,有两项最为重要的内容,一是系统工程,一是技术民主。这两点都鲜活地在队伍中呈现,一方面对待科研业务充分讨论,一方面按照标准要求系统谋划完成每一个细节。

“大家有没有信心?”朱总振臂一呼。

“有!”几十号人异口同声,大声应和。

苍山荒野,蓝天红日,一声巨响,一道箭影直冲云霄,队员们激动地呐喊鼓掌。随后,对讲机里传来好消息,大家又是一阵欢呼雀跃。

此时此刻,唯有那一簇簇在高原荒漠中随风摇曳的骆驼草,与他们相伴。(杨成)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